1、以源与自然,高于自然为创作的主旨
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林的筑山、理水和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,“筑山理水”做到所谓“一拳则太华千寻” 、“一勺则江湖万里”,园林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,并赋予不同性格和品德,在园林造景中显示其象征寓意。我国风景式园林不同于英国风景式园林,前者注重主观写意,是对自然的精练、典型,能高于自然,而后者仅仅是对风景园林的写实。笔者认为我国古典园林改造地形的手法,是值得继承的。园林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,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,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,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。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、开采、修建工程,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。所以还应注意向自然风景学习,运用自然创作手法处理地形,实地改造中采用因地制宜的理念。
2、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
由于我国南北气候有很大的差异,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同,按照不同的地域特点,我国古典园林又可分为江南园林、北方园林、岭南园林、巴蜀园林、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。其中江南、北方、岭南三大风格是其主体,无论从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、形象和技法上,还是在园林的总体规划上均具有较大的区别。
当前我们所应该关注的,也是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,不同的民俗习惯,不同的气候环境,通过不同地块的分析来进行合理的、因地制宜的园林景观设计,争取每个不同的地方都能与当地人民的审美需求相符合,以达到传统经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。
3、意境的营造
意境是我国艺术的创作和借鉴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,简单来说,意即主观的感情、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、景物之中,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。意境的蕴涵既深也广,其表述的方式必然丰富多样,归纳起来,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情况。
1)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,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。
2)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,然后借助于山水、花木、建筑等,把这个主题给变现出来,从而传达给观赏者意境的信息。此类主题往往得之于古人的文学艺术创作、神话传说、历史典故等。
3)事先先不确定意境,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再现物境的特征,作出文字的“点题”——景题、匾、联、刻石等。通过这些文字手段更具体、明确的表述,其所传达的意境信息也就更容易把握了。
正是由于园林的意境蕴含如此深广,我国古典园林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,远非其它的园林体系所能企及。传统园林通过多种手段来营造意境,始终追求在精神层面上打动人心,同样我们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,不仅要考虑平面布局和空间效果,更重要的是营造出有当代中国风格的意境。
4、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
“天人合一”即以人为本,它是我国古典园林营造的最高准则。我国古典园林,建筑无论多寡,也无论其性质、功能如何,都力求与山、水、花木这3个造园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,突出彼此协调、互补的积极的一面,限制彼此对立、排斥的消极的一面,从而在园林总体上把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起来,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。
现代景观设计在营构布局,配置山、水、植物等景观元素时,应竭力追求顺应自然,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,做到真正意义上的“天人合一”,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,生生不息。
5、不同造景手法的运用
我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镜、框景、对景、隔景、添景、夹景、漏景……等。园林造景就好比写文章、画画,有法而无定式,就好比同一景色可以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,摄影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拍摄同一个地方,所以同一个园林也可以用不同的构思去设计。上百座江南庭园却是千变万化,各有其所妙。因此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,做到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意境,就可以称得上是佳作了。每个庭园造景时,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,通常狭小的庭院以静观为主,动观为辅,遵循“小中见大”的原理,创造出“有限中见无限”的美景,注重障景、框景、借景手法的应用。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,应以动观为主,静观为辅,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,通过对景、夹景、添景等形式,造成或开朗、或收敛、或幽深、或明畅的空间,使景色更为丰富。